长武“机器人之旅”——泰州学院“V+公益”陕西省长武县暑期社会实践团实践心得

发布者:jdgc发布时间:2018-09-03浏览次数:1315

长武“机器人之旅”

倪正峰

“没见过。”当城里的孩子已经在把机器人当玩具的同时,陕西省长武县巨家镇的孩子们却给了我这样的回答。巨家镇被群山环抱着,以至于机器人也走不进这山里。但是,这次我来了,带着机器人走进了这座山。

学校放假后,我们用了两天的时间,在V+公益课堂总部—泰州海陵图书馆里将繁杂的教学器件进行整理归类,期间还发生了小插曲,因为怕第二天整理不完,晚上多加了会班,而被管理人员锁在了图书馆内,叫外卖员通知门卫才得以出去,就这样赶着整理出了一大箱和三小箱教具,一行人拎着大包小包上了车,辗转颠簸26小时才到达巨家镇,从山脚下坐上小巴士,在盘山公路上绕了一个小时才到达这个山顶上的小镇,完全可以感受到大山里的交通是多么的不便。

在稍作调整后,第二天我们团队便开始了教学工作,教学地点在巨家镇中心小学,刚到学校门口时,已经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在等候了,这里的孩子都有一个特点,黝黑的皮肤上印着两抹高原红,大家都高兴的说着我们听不大懂的方言,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,家长孩子们都在问什么时候上课,上什么课,在哪上课……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开始进入教室上课。第一天,我们给小朋友们介绍了自己,也让小朋友们做了自我介绍,就这样,我们相识了。

我,负责的是两个班级机器人课程的教学,课程内容主要是搭建机器人模型、学习机器人的相关理论知识。第一节课我将这些各式各样的零件摆在他们面前时,原本内敛胆怯的孩子们立刻炸开了锅,“机器人长什么样”、“能动吗”、“是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做”。无数的问题在迫不及待的提出,他们的好奇心与这个年纪该有的童真,也在这一刻爆发了。我耐心的给他们一一解答,讲授机器人最基本的知识,以唤醒他们对这一知识盲区的认知。我的课堂以“收放收”的教学模式,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机器人模型特点,制作的注意点。第二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,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。第三步,再收回大家都注意力,集中讲解本课制作的机器人模型涉及的知识点,如秋千的“三角形稳定性”,跷跷板的“杠杆原理”,搅拌机的“齿轮传动”。讲解这些知识点,我也有自己的办法,我用零件制作多种形状的图形,让孩子们亲自去拉扯,唯有三角形不会变形,他们便记住了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”。我用竹竿为杠杆,以铅笔盒为支点,让他们感受支点位置对杠杆的影响。本来繁琐乏味的知识,变成了每个人的游戏,每个孩子都很开心的参与这种寓教于乐的课堂。

因为第一次接触,我的机器人课毫无悬念的成为了“ 香饽饽'娃娃们都很期待下节课会带来怎么样的惊喜?每一节课我耐心解答孩子们的各种科技疑问。这让生平第一次零距离接触机器人的留守儿童们异常兴奋,我想我已经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科技梦想的种子。

    当然,孩子们总会有不听话的时候,比如上课时课堂吵闹,下课时同学间闹矛盾,我想既然我被人称作老师,那么就应该担负起老师的职责,在教授孩子们机器人课程的内容和知识的同时,我们尽量去疏导他们,教会孩子们如何互相帮助,如何恰当的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,如何学会互相尊重。我们是老师,但也是他们的朋友。每次下课后,我都不会立刻离开教室,他们的课间总会在我的陪伴中度过,我给他们讲江苏的饮食,文化,和样貌,讲全国各地的山水人文,讲这座山之外的世界,我想要唤醒他们对这个世界好奇,想要走出这座大山的欲望。

一天,我班的一位小同学在上课前跑过来告诉我,“我家里房子的屋顶是三角形的,所以屋子很重但不会塌。”这句话包含了太多内容。第一,这个孩子认真听讲了,也善于发现,聪明伶俐,第二,我的课堂是有效的,孩子们都是有所收获的,第三,这些孩子家境贫寒,现在城里已是高楼林立,而在这深山里,他们还住着土屋,不禁让人心疼。

本来觉得较长的一个月时间,却转眼即逝了,一个月我们已经与孩子们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友谊,孩子上课的眼神告诉我,他们已经深深爱上了机器人课,他们的言语中也告知我,他们知道我们陪不了多久最终还是要走

在支教这一个月里,我学到了许多未曾学到的东西,而这一切将使我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获益匪浅。支教虽然辛苦,但是锻炼了我的意志,提高了我的潜力,我并不是师范专业,所以正是要感谢这次支教活动,让我体验了做老师的辛苦与快乐。这一个月,我也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,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,互相帮助的重要性,每个人各有所长,三人行必有我师,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,来过巨家镇,了解到这大山里的贫苦,明白这里孩子的艰辛,我会更加珍惜我现在拥有的一切。

支教的最后一天,孩子们手上沾了颜料在老师们的衣服上按下手印,每个孩子都急切的排着队找每个老师要签名,要联系方式,那一天,所有的孩子在我们眼里都是一样,没有优劣之分,没贵贱之分,他们都是一样的可爱,他们的未来都是一样的光明。

“你们明年还会来吗?”孩子们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我问着我,我知道,我明年不一定会来,但是我们的团队一定会。我悄悄的跟他们约定,只要他们好好学习,“机器人”一定会经常来到他们身边。